中國古錢幣在它漫長的發(fā)展過程中已逐步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東方錢幣文化體系,因此它的價值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發(fā)現(xiàn),古錢幣也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。但古錢幣的偽品也相當多,怎樣鑒別防假冒,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好好探究。那么你知道大中通寶怎么辨別假貨嗎?大中通寶版別有哪幾種?
(圖片來自雅昌藝術品拍賣網)
大中通寶怎么辨別假貨
珍稀古錢幣是貨幣歷史的實物,更是歷史的見證。因此在收藏前必須弄清它在歷史上的地位。短命王朝或農民起義時的鑄幣,由于流通時間短,發(fā)行量少,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。
漢代至唐宋時期的絕大部分錢幣均為青銅鑄造,其特點是銅色青白中微帶淡紅。明嘉靖以后,開始向黃銅過渡,到天啟年間,用黃銅鑄市成為定制,錢幣色澤較之以前發(fā)生了較大的變化。
今所見錢幣,無外乎兩種:一為發(fā)掘品,一為傳世品。發(fā)掘品在地下埋藏了許多年,其表面都長滿了銅銹色。傳世品也因空氣中氧化作用,表面有一層包漿。呈黑色或銅色。
銅是一種比較穩(wěn)定的金屬,在常溫下不易生銹。要經過幾十年,甚至上百年的時間才能生成氧化銅、堿式碳酸銅等。氧化銅因形成的顆位大小不同,呈現(xiàn)出黃、橙紅、鮮紅、深棕等不同的顏色,俗稱“棗皮紅”、“栗子殼”等。
出土的發(fā)掘品錢幣表面銹色深深漬入錢幣里面,因為其分子結構穩(wěn)定、緊密,所以真銹很不容易擦掉。而偽造銹色則不然,偽銹多在錢幣表面,稱作“浮銹”或“粉狀銹”,比較輕浮,容易脫落,往往經堿水一煮,做上的假銹便不堪一擊。發(fā)掘品偽銹作法有兩種:(1)將偽品錢幣放人醋酸中,埋入地下,迅速生成銹色;(2)將偽品放入鹽囪砂(氯化氨)、錫綠(硫酸銅)、醋的混合液中,把新銅腐蝕成舊色,然后用膠水往錢幣上面粘銹。傳世品偽銹的作法是把偽品用火熏黑、擦油、打蠟。傳世真品黑得沉著、光滑,而偽品則漂浮、發(fā)亮。 綠銹的形成又有南北方的差別,地質帶酸性的地區(qū)氧化程度也相應嚴重些。北方干燥,雨水少,不易干,則銹色堅硬。南方多雨水且潮濕,氧化層較松且多呈藍綠相間二色。例如南宋錢幣發(fā)行于南方,放出土于南方較多,受地理環(huán)境的影響,錢幣一般呈藍綠色。如發(fā)現(xiàn)淺綠銹者,則此錢有問題。如果入土區(qū)域燥熱,銅銹會呈紅紫色,但這種銹色不會單獨存在于錢體上,必伴有綠銹混雜在一起,稱之為“紅斑綠銹”。如發(fā)現(xiàn)錢體通為紅銹,應屬假錢,它是造假者將偽品放入爐中燒紅。這種仿銹膚淺,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假。
大中通寶版別有哪幾種
大中通寶是元末起義軍領袖朱元璋稱吳王時所鑄。元至正二十一年(1361年),朱元璋在應天府(今南京市)設寶源局鑄“大中通寶”錢,以四文為一錢、四十文為一兩、四百文為一貫。大中通寶,錢版別有五等:小平、折二、折三、折五、折十,各等錢均有光背、背字兩種。大中通寶背字記京城及各行省簡稱。當十錢除記地外,注明“十”字,表“當十”之意?!熬弊之斒X較各行省當十錢微大。 此錢鑄造較為精美,并有一定的存世量,當屬熱門品種,有不錯的市場價值和升值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