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國的紫砂壺是一大特色茶具,只有中國有,而這關(guān)鍵是在于中國宜興所產(chǎn)出的泥料。紫砂壺是用紫砂泥料燒制而成的,紫砂礦原料主要分四大類:紫泥、本山綠泥、紅泥、團(tuán)泥。今天小編分別給大家介紹一下這幾大類泥料。
一、紫泥
紫泥是甲泥礦層的一個(gè)夾層,原料外觀顏色呈紫色、紫紅色,并帶有淺綠色斑點(diǎn),燒后外觀顏色則呈紫色、紫棕色、紫黑色。紫泥主要成份為水云母,并含有不等量的高嶺土、石英、云母屑及鐵質(zhì)等。單種原料即具有理想的可塑性,泥坯強(qiáng)度高,干燥收縮率小,為多種造型提供了良好的工藝條件。
二、紅泥
紅泥(或稱朱泥)則是位于嫩泥和礦層底部的泥料,礦形瑣碎,需經(jīng)手工挑選。周高起云:“石黃泥,出趙莊山,即未觸風(fēng)日之石骨也,陶乃變朱砂色?!币蚱浜F量多寡不等,燒成之后變朱砂色、朱砂紫或海棠紅等色。因?yàn)楫a(chǎn)量少,早期除銷往南洋的水平小壺用朱泥制作胎身外,一般只用作化妝土裝飾在紫砂泥坯上。至于朱泥的胎土,不過是制壺陶手,為了求得更精細(xì)的泥料,將紅泥以洗泥沉淀,得到約140目到180目細(xì)孔的泥料,制成細(xì)如滑脂的朱泥壺。朱泥的土質(zhì)成份,最大的特色是含有極高的氧化鐵,約在14%到18%之間,這是朱泥所以燒成后壺身成為紅色的主要原因。由于朱泥的泥性甚嬌,成型工藝難度亦高,而朱泥由生坯至燒成,因收縮率高達(dá)30%至40%,故一般成品良率約僅七成。
三、本山綠泥
本山綠泥是紫砂泥中的夾脂,故有“泥中泥”之稱,綠泥產(chǎn)量不多,泥質(zhì)較嫩,耐火力也比紫泥為低,一般多用作胎身外面的粉料或涂料,使紫砂陶器皿的顏色更為多彩。屬不可多得的上品種類。
四、團(tuán)泥
是紫泥和綠泥混雜共生一起的泥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