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玩物”不會“喪志”
很多人說玩物喪志,王永勝卻強調,“集幣”可以“生智”。他給記者舉例說,在剛開始集幣時,曾得到兩枚分別印有“寬永通寶”和“常平通寶”的古錢。他查遍歷史書籍也找不到相應的錢。不久,專家回信告訴他,“寬永”是日本古錢,“常平”是朝鮮古年號。為了弄清楚這兩枚古幣的出處,他向有關專家去信請教。原來,明朝末年中國與日本、朝鮮等國交流頻繁,這些國家的錢幣便流入了中國境內。
這件事使王永勝認識到,“集幣”重在“集識”,甚至可以說“集識”重于“集幣”。有“幣”無“識”,集藏之樂就會大為遜色。搞收藏的人很多,但如果將東西買回家就算完事,不深究收藏品中所承載的知識與歷史,這樣的人只是“采購員”和“保管員”,而不是收藏家。一個合格的錢幣收藏者,必須深入了解每枚錢幣的背景,掌握錢幣所處時代的軍事、政治和經濟狀況。
用錢幣知識給影視劇“挑刺”
多年的人民幣收藏經驗加上豐富的知識,使王永勝對錢幣的關注程度和敏感程度遠超常人。就連影視劇中作為道具的錢幣,他都會盯著細看,并發(fā)現(xiàn)一些“穿幫”之處。
2006年,在觀看張國立自導自演的電視劇《少年嘉慶》時,王永勝發(fā)現(xiàn),劇中人拿出的鈔票是至少60多年后的咸豐年間才發(fā)行的“大清寶鈔”。
同樣,在《鐵齒銅牙紀曉嵐》中,和珅拿出的也是這種鈔票,紙幣出現(xiàn)時間提前了近100年。細心的王永勝還想到,“大清寶鈔”是用來折算銅錢的,咸豐3年發(fā)行的“戶部官票”才用來折合銀兩,富可敵國的大貪官和珅用銅錢應該不大可能。
王永勝向有關媒體致電指出了此事。據(jù)說,制片人員得到這個消息后,發(fā)出了“觀眾觀察力如此之強”的感慨,并表示一定要汲取教訓,精益求精。
在對影視劇中錢幣道具的關注中,王永勝還提到了被觀眾評為近年來罕見佳作的電視劇《暗算》。他說,在第二部《看風》中,多次出現(xiàn)了1966年1月之后才發(fā)行的第三套人民幣中的10元鈔票“大團結”,而根據(jù)劇情推斷,《看風》說的是1965年之前的事情。
此外,《野火春風斗古城》、《一雙繡花鞋》、《霍元甲》等影視劇都被他發(fā)現(xiàn)了有關錢幣的“破綻”。王永勝笑著說:“不是成心和人家過不去,只是想讓大家都了解一點關于錢幣的知識。”
錢幣收藏要量力而行
作為一名有十幾年人民幣收藏經驗的收藏者,王永勝對有意加入其中的人提出了幾點忠告和建議。
首先,最好將人民幣收藏看成是一種興趣愛好,決不能過于癡迷,也不能有投機心理,指望就此一夜暴富。對于有些人為了搞收藏“拋家舍業(yè)”的做法,王永勝認為十分不可取,“人的財力、精力有限,量力而為才好。過于求全求多沒有必要,重要的是從中獲得樂趣和知識,修身養(yǎng)性”。
其次,收藏要從知識儲備開始,一定要多讀相關書籍,深入了解。在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之后,可以為自己選擇一個興趣方向,譬如專攻某一時期、某一人物、某一國家、某一幣種等。
對于如何練習藏品真?zhèn)蔚姆直?,王永勝和很多收藏家的看法一樣?ldquo;多看真東西,多去博物館,真的看多了,假的自然就分辨出來了”。拿銀元為例,氧化層、鑄造工藝、分量、齒兒的規(guī)矩程度都很重要,“不是吹一下能響就是真銀元”。至于紙幣,則要看水印、防偽標識、紙質、雕刻板。
最后,王永勝提醒說,撿漏這種事可遇不可求,一旦成心追求,難免上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