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1年5月1日,為適應航空郵件寄發(fā)的需要,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(fā)行了一套“航1”《航空郵票(第一組)》,全套 5 枚,無背膠。圖案“天壇和飛機”分別為洋紅色、翠綠色、橙黃色、紫色、棕藍色。圖案的中心畫面是一架凌空飛翔的民用航空飛機。畫面上,民航飛機正在飛過祖國首都北京的上空,圖案左側繪有北京天壇祈年殿,寓意以北京為中心的中國航空郵政網已經形成;設計者采用夸張的藝術手法,縮小了天地之間的距離和廣度,既突出了飛機凌空翱翔的雄姿,又襯托出了天壇祈年殿雄偉壯觀的風貌,形象完整,立體感強,但畫面上的飛機是蘇式重型轟炸機“圖—4”。
新中國民航是在兩航起義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。新中國成立后,原先國民政府中國航空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中國航空公司”或“中航”)與中央航空運輸股份有限公司(簡稱“中央航空公司”或“央航”),在香港起義。兩航起義的12架飛機和后來由兩航機務人員修復的國民黨遺留在大陸的16架(C—46型14架、C—47型2架)飛機構成了新中國民航初期的機群主體。
我國有“圖—4”轟炸機是在1949年年底,毛澤東主席訪蘇聯時,斯大林答應將12架“圖—4”轟炸機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政府。1953年飛機由蘇聯機組人員飛來石家莊移交中國部隊,中國組建了獨立4團來使用這批轟炸機。獨立4團共分3個大隊,每大隊3架飛機,另一架作為團長專機。其余兩架調出作為特殊任務使用未列入該團編制。該機裝備部隊后主要擔任巡邏警戒任務。
作為蘇聯現代戰(zhàn)略轟炸機“開山鼻祖”的“圖—4”可謂聲名顯赫。然而,許多年來,它的身世一直是個謎。直到美國空軍《星條旗雜志》首次披露,秘密才大白于天下,“圖—4”竟然是依照美國的“B—29”克隆的!
1951年5月,中國民航還沒有“圖—4”,而且“圖-4”轟炸機也不適合做航空郵件運輸,故“航1”郵票圖案上不應該出現“圖—4”。(李寶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