至大通寶系元朝早期試鑄幣,粗字大厚板,罕見難得。如今在古幣收藏市場上,這枚至大通寶有著不錯的收藏前景。但是你知道至大通寶價格是多少嗎?至大通寶有哪些市場價值呢?下面,馬甸收藏網(wǎng)的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一下這枚珍貴的至大通寶,一起來了解至大通寶價格行情,以及至大通寶市場價值。
“至大通寶”異范合背罕見,直徑24.4毫米,厚度1.4毫米,重量4.5克。此幣兩面有著因傳世而形成的傳世包漿,從至大通寶錢文上看,清幽俊良,頗有功底。錢文疏密有致,拙中見巧,粗獷大氣。鑄工精湛,青銅溫潤,形制規(guī)范,包漿熟舊。而背深淺相同,穿口干凈利落,符合時代特征。“至”字隔輪離郭,有處斷筆,至最后一筆,橫左高后低。“大”字隔輪離郭,頭一筆因內(nèi)穿下邊有一弧形缺口而伸入其中,此缺口是否是原范刻意所為?如果是,那可真是獨有之舉。
“通”字離郭接輪,長點角“通”,“通”中角為“開足角”,兩豎成曲狀向外撇。“寶”接郭離輪,“寶”中的“爾”應(yīng)“回勾”但無回勾,在回勾的位置上有一短細斜橫,左連爾右連內(nèi)穿。“寶”中“貝”頭筆為淺斜橫,左低右高。第二筆橫與第三筆橫均左低右高,最后一筆橫與貝中右豎隔筆。此“寶”與其他古幣中的寶字寫法不同,是個異“寶”。背面地章突低不平。但細看可以分辨出“上至、下大、右通、左寶”四個字,均由隔筆的突點組成,四個字體的筆劃不同,但細看連接起來看就是一枚“合背”錢幣。
有人認為“就是鑄造收縮而形成的”。如果按他們的說法是“收縮而形成的話”,正面的“通”在右邊,背面“通”應(yīng)在左邊。但看此枚錢幣的右邊分明是“通”的外形,而左邊是“寶”的外形,寶上的“點”清楚可見。錢的上部可分辨出是個“至”字,下邊可清楚看出是一個“大”字,而且位置向左,“大”字下多出了一“長點”,從而形成了一個“太”字。此枚錢幣不但是稀少的“合背錢”,而且“通寶”兩字是采用金朝“大定通寶”的范改刻而成。
“至大通寶”系元朝早期試鑄幣,粗字大厚板,罕見難得。直徑24.7毫米,厚1.7毫米,重量4.7克。此枚錢幣兩面紅斑綠銹非常漂亮,穿口干凈利落。錢文粗壯,拙中見巧,粗獷大氣,面背內(nèi)外郭相同,而且較深。形制規(guī)范,符合時代特征。“至”隔輪離郭,“大”字的第一筆橫左上挑。此種寫法在“至大通寶”中實屬異“大”罕見,“大”字連郭連輪。“通”字無點,接郭連輪,為無點“通”,窄降“寶“接郭接輪。背面與正面地章平整,干凈利落,由其背面看起來比正面更加俊美,此枚錢幣從其特點及文字的書寫特點,專家認為是“早期試鑄幣”。
順帝至元年間鑄,漢文錢,通寶大小多種,版別繁雜,制作精整,小錢徑1.7--2.1厘米,小平徑2.4厘米,重3.4克,折二徑2.8厘米,重6.5克上下,除光背外,復有星月,玉字。
至大通寶市場價格(僅供參考):
至大通寶楷書折二光背 500元
至大通寶楷書小平光背 15元
隨著古錢幣收藏投資浪潮的襲來,元朝錢幣一直比較受大家的喜愛,所以元朝錢幣的現(xiàn)存量開始逐步的下滑,尤其是至大通寶,這枚至大通寶就更加吸引了收藏和研究者們的注意,至大通寶價格行情也是大家最關(guān)注的焦點。至大通寶最大的特點就是歷史時間長、數(shù)量較少,這也成為至大通寶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最大優(yōu)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