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80年1元人民幣在人民幣收藏市場上的行情越來越好,而這張1980年1元人民幣價格也是在不斷上漲。很多人趁著1980年1元人民幣價格低的時候批量收藏,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收益。而還有另一部分人不清楚為什么1980年1元人民幣價格會上漲,接下來,馬甸收藏網的小編就來告訴你為什么!
1980年1元人民幣價格增長的主要原因是消耗大
怎樣的才算真正消耗呢,紙幣消耗就是因為長期民間流通的使用損壞,使發(fā)行的紙幣由有變無的過程,比如1980年1元人民幣的早期cp冠,假設原來發(fā)行一億張,經過22年的民間使用,被損壞回收了九千八萬張,剩下了200萬張留到收藏者手中,那九千多萬張再也不見了,就叫消耗。所以消耗與使用時間和損壞回收程度有關,與轉化形式無關。
1980年1元人民幣使用了22年,如今所剩無幾,就是消耗的作用。當然,除了1980年1元人民幣,還有其他80版如8002早期也都帶有這一屬性。但一元紙幣作為小額券種,公交乘車、商場找零、孩子壓歲、市場買菜等等,市場需求量相當大,消耗嚴重,廣東等地還一度短缺,從二十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,人民銀行就90年發(fā)行一元面額的硬幣,來補充1980年1元人民幣的不足,后來還發(fā)行90版一元和96版一元紙幣兩個品種,以滿足市場流通的需求,由此可推斷1980年1元人民幣早在90年代已停止印刷和發(fā)行,其中第一大組的c、e冠存量極少,目前一捆都開到了兩萬到五萬元,人們看重的就是它的稀有價值。
因此消耗大是1980年1元人民幣的內在屬性,加上常年市場沉淀,不斷提升著它的價值。有人把1980年1元人民幣比作三版的拖拉機,這根本不妥,三版拖拉機雖然也是一元,但當時由于國民生產總值低,人們收入低,每月幾十元的工資,紙幣最大面額才10元,擔當找零任務的不是一元,而是兩毛、五毛等小幣,一元拖拉機相當于現在的五元十元等,所以1980年1元人民幣和三版拖拉機一元不可同日而語,設計上二者雖然都是紅色,但1980年1元人民幣更多的帶有民族特性和國家特征,背后有逶迤蜿蜒的長城,而拖拉機卻是農業(yè)生產,題材單一。因此1980年1元人民幣的消耗比例遠遠勝過三版拖拉機,更能贏得民間的青睞。